陈慧蒙,男,广东阳江人,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2022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曾荣获校级“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称号。在校期间他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专业相关的赛项,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荣获2021-2022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的一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程测量”赛项,在该赛项中荣获该比赛的“三等奖”。现工作就职于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从事的工作涵盖生态预警监测、红树林调查、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处理无人机航拍、正射调查,CTD主要出水温盐度,水文气象观测主要水色、透明度、海况,海面气象、气压、风向风速,沉积物外业采集,和EH测量,沉积物内业粒度实验等方面工作。

陈慧蒙在校期间总是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同学评价他有一颗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上进心。在老师提出有没有同学主动报名工程测量比赛的训练时,他想也没想就与同寝室的其余三名同学组队报名参加。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吃苦耐劳的实干态度和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展开训练,每天都需要背着几十斤的机器在户外进行测量,光测量出数据还不算结束,他们还需要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且细致耐心的绘制成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要保证速度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训练期间又正逢疫情防控,疫情的情况每天都在变化,在很多人心里他们的训练说不定是白用工,谁也清楚疫情期间的管控有多严,万一情况有变,那他们训练了那么久说不定就连参赛的机会都没有。越来越临近往届比赛的时间,通知却还没下来,他们训练时的氛围也凝重了起来。好在老师看出他们的不对劲,及时的对他们进行了疏导,他们才找回刚开始那股全力以赴的创劲。为此在后面进入国赛时为模拟云南比赛场地面高差大的环境,提高身体耐力,他与队友老师们更是长时间坚持前往从化风云岭,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进行往复训练,最终不负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也是凭借着自身有过比赛经验这一加分项,获得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的聘用,与正式员工一样享编制福利待遇。工作期间领导也非常欣赏他积极的工作态度,多次对他委以重任,工作以来参与多个重大项目,如:潮州生态修复项目本底——潮汐通道、红树林、牡蛎礁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调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广东省历史遗留问题核查、深圳市东部区域潮间带调查春季航次、2024流沙湾海草床碳储量调查等项目,主要负责水文气象监测,海水盐度实验,海岸线无人机摄影测量、正射影像等工作。
工作中有着许多的机遇,非常考验他的胆识与能力,当他得知自己有机会踏上那艘驶向大海的测量船时,他心中充满了既兴奋又紧张的情绪。大海,这个广袤无垠的蓝色世界,对他来说既神秘又充满挑战。而即将在海上进行的测量测绘作业,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但他相信不管是多大的挑战,也终有一天会挑战成功,不管多难走的路,只要他坚持走下去也终有一天会走出来。
随着船只缓缓驶离港口,他渐渐感受到了大海的辽阔与深邃。海面上的波涛起伏,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他即将开展的工作,就是在这片无垠的蓝色上,精确地标记出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海上测量测绘作业并非易事。首先,他与同事们要面对的是严酷的自然环境。海风凛冽,海浪汹涌,这些都给他的第一次的海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摇晃的船只上,他需要保持极高的专注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防范海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如暗礁、海流等。然而,正是这些困难,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海上,每个人的工作都至关重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完成最终的测量测绘任务。
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担当,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更好地协作与沟通。除了团队合作,这次海上测量测绘作业还让他认识到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他发现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要面对的测量测绘工作。这次经历也让他更加珍惜外出参与工作学习的机会。此外,这次海上测量测绘作业也让他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在面对大海的浩瀚与力量时,他更加明白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这让他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也激发了他保护环境、保护海洋的决心。
最后他表示愿所有人在步入社会,跃入人海后,都能各自风雨灿烂!愿母校如灯塔照亮知识海洋,学子们乘风破浪,一同共绘青春绚丽篇章,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学长寄语:莫怕烈日灼,莫怕风雨扬,求学只为人生灿。学海无涯,愿你们勤学不辍,以知识为船,驶向理想的彼岸。珍惜这段青春岁月,它将成为你们一生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