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5)”出炉,该榜单以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为依据,对全国1560所高职院校(不含港、澳、台院校)进行科学评价,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241位(较2024年上升11位),荣登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民办榜首。



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5)主要依据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声誉、服务社会和国际影响等6个一级指标,下设师资力量、培养成果、科研成果、学校声誉技术服务、培训服务等13个二级指标以及150多个细分指标,力求全面、客观地对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作出科学评价。
GDI智库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丰富指标内涵。随着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核心任务。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5)新增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单位、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等多项指标,持续深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以求更全面反映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
党建引领再上新台阶,国家级立项数位居全国高职前列
学校是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党建工作坚持“一融双高”,即把学校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抓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工作,获全国党建“双创”5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团队1个,国家级立项数位居全国高职前列;省级党建“双创”12项,领跑全省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近5年来,获省级以上党建荣誉和课题190余项。
“一校两区”开启新篇章,生源质量和报到率实现“开门红”
清远校区首期建成学生宿舍楼、教学大楼、食堂、图书馆、综合楼等近20万平方米校舍,建设成效赢得省高评委专家组高度赞誉。整体布局突出了相关学院的专业特色,融入了地域人文元素,与广州校区的校园文化一脉相承,是一座彰显文明智慧的现代化生态校园。首批24个专业招生实现历史类和物理类一次性满档,生源质量和报到率实现“开门红”,“一校两区”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局。清远校区二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将为师生创造更优质的办学条件。
办学水平再达新高度,学校得到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认可
学校以建设“双高”院校为统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高质量完成省域“双高”校中期建设目标,获标志性成果国家级24项153个、省部级53项657个,中期检查结果位列中期检查30所学校第9位,居15所培育单位第一位并超9所建设单位。同时,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新要求和考核指标,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省域“双高校”建设目标,高标准研制了《“创新强校工程”规划(2023-2025)》,扎实推进项目建设,2024年“创强工程”考核得分91.25,位列全省40所A类院校第25,较2023年提高13分,提升2个名次。
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专业、课程、师资、教材、基地跻身“国家队”
在“金专”方面,学校深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精准优化专业布局,建成了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品牌(重点)专业6个,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工程造价、建筑设计专业通过省二类品牌专业验收,动漫制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广告艺术设计、工程造价、市场营销入选金苹果五星级专业,2024年金苹果排名动漫制作技术位居全国第3,网络直播与营销位居全国第5,建筑设计位居全国第7位。
在“金课”方面,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工信部“名师优课”课程1门(全国高职唯一)。
在“金师”方面,培育出了获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教师9人、广东省领军人才等省级荣誉称号教师20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科研创新团队6个;教师获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省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一等奖8项。
在“金教材”方面,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5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1项。
在“金地”方面,建成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校内实训基地1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建筑实景仿真实训平台”亮相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博览会。
人才培养实现新提升,获团中央、团省委书面表扬
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建答卷”,以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为依托,不断优化“三全育人”大格局,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46项(一等奖和金奖9项)、省级奖项685项,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高职)中排名全国第40位,其中,“挑战杯”组织工作获团中央、团省委表彰。
加大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共建华为、比亚迪等8个示范性产业学院
学校紧跟广东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步伐,主动服务新制生产力发展,不断加大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合作,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专用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22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并按照1个二级学院聚焦1个重点产业,深度合作1个龙头企业的原则,共建“1+1+1”模式的华为ICT产业学院、比亚迪产业学院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促使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学校还将与头部企业合作打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京东数字商贸实训基地、人工智能技术训练中心等五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依此建成高水平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探索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充分匹配的“城建模式”。学校在神针《2024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高职第137位、全省高职第18位、全国民办高职第1位。在2024年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行榜上排名全国第48位、广东省第12位,被评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十强高职院校。
开放办学不断拓宽,城建“国际朋友圈”再扩容
职教“走出去”是新时代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是职业院校践行教育强国战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重要举措。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学校先后成为“岭南工匠学院”建设单位、“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院校、“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获得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联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基地授牌,与国立新西兰理工学院携手合作的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获省厅批准,与香港耀中幼教学院达成合作办学和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香港耀中学院挂牌。此外,新开发中英双语专业标准1套、在建课程标准17门,与境外7所院校新签合作交流项目协议(MoU)9份,启动项目4个,接待国(境)外来访交流11批77人次,赴国(境)外交换学生共7批72人次,招收留学生5名,不断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行稳致远。
作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龚蝶 审核:党委宣传部